小程序美工 1949年,谢添迎娶小12岁杨雪明,结婚之前岳父岳母提出一奇怪要求
前言小程序美工
多年以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谢添。
胡蝶带领谢添走上大银幕
谢添从小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的父亲在京津铁路机务段工作,闲暇之余,谢父喜欢舞文弄墨,这样的家庭氛围滋养出了谢添这样的妙人,除此之外,谢添的母亲也常常带着他进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影院里面播放最多的就是卓别林的电影,谢添也逐渐迷上了这位“喜剧大师。”多年后,谢添还笑着说,他的师傅是卓别林。
眼看着谢添一天天长大,他对于电影的兴趣越来越大,原本他走的是英文商务这条路,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专业,不顾父亲的反对前往上海,在导演沈浮的推荐之下,一脚踏进演艺圈,这一年,谢添才21岁。
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滩后,谢添并没有立刻投身到拍电影的事业之中,而是立刻加入当时赫赫有名的“狮吼剧社”,演了很多出名的话剧。在演话剧的过程中,谢添的演技得到了提升,台词也得到了锻炼。
谢添真正走上银幕是在1936年,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胡蝶。
在上海狮吼剧社演了几个月的话剧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添走进了明星影片公司的摄影棚。
当时,上海最出名的“电影皇后”叫胡蝶,也是在天津长大的,她的父亲和谢添的父亲一样,都是广东籍的铁路员工,所以两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有这层关系在,谢添来到上海后就去找了胡蝶,得知她的电影界的地位后,更是松了一口气,谢添实话实说,同胡蝶阐述了自己想要到电影公司拍电影的愿望,胡蝶也是个敞亮人,直接给谢添做好安排。
没过多久,导演李萍倩要拍摄《夜会》,原定的扮演反面角色的演员病倒了,时间紧迫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谢添顶了上去,拍完这部戏以后,他第一次给自己取了艺名——谢俊。
谢添遇到电影简直就像是火星子遇到一坛烈酒,双方很快就形成了反应,谢添多年来的表演功底全部交付给电影,随后,“谢俊”这个名字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影片之中。
世事难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谢添跟着上海影人旅行剧团和上海演艺界的人开始向四川大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谢添大放异彩,成为了重庆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更是获得了“四大名丑”之一的雅号。
谢添原本想着拍电影,弄巧成拙之下成为了话剧明星,次年,谢添仍旧心心念念拍电影结果不但电影泡汤,就连剧团都解散了。
后来谢添到处踅摸拍电影的机会,巧合的是,沈浮他们将阎锡山投资办的西北影业公司迁到了成都,谢添二话不说加入其中,并出演了《风雪太行山》里面的马老汉一角,对于电影,谢添绝对爱得深沉,就算是发不了工资也没关系,电影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拍摄完成,上映之后,也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谢添原以为这是自己翻身的机会,结果,没多久太平洋战争爆发,谢添又一次被打入谷底。
谢添迎娶小12岁老婆,岳父岳母提出一要求
1946年,谢添又一次的做起了电影梦,但是,按照当时的局势,谢添的电影梦还是没有办法实现,幸运的是,谢添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杨雪明乃是中电三厂一名不起眼的演员,不过,沈浮在拍摄电影《圣城记》时,给她安排了一个角色,也是在这里,杨雪明遇到了同一个剧组的演员谢添。两人在交流的时候,谢添展示出自己幽默风趣的一面,每次都逗得杨雪明花枝乱颤,两人也逐渐亲近了起来。杨雪明不可否认的是,她对谢添日久生情了,可是,她心里也明白,人家已经是红得发紫的大明星,自己不过是个小虾米,两人身份悬殊如此之大,真的能走到一起吗?
对此,谢添也有自己的烦恼,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比她高没错,可是,同样的,他比她大12岁,理所当然的,这段婚事遭到了杨雪明家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家的女儿长相不错,年纪也不大,还没到和一个大她一轮老男人在一起的份上。
面对杨雪明家人的反对,谢添毫无退缩之意,他直接带着大嫂为自己当说客,还亲自登门拜访了杨雪明的父母,在他一番真诚的游说之下,杨雪明的父母终于点了头,不过,他们有一个要求,谢添必须给岳父岳母磕三个头,面对这一要求,谢添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1949年,谢添和杨雪明结婚那天,认真的给二老磕了三个响头。
谢添演而优则导,成北电导演系年龄最大考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谢添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从50年代开始,谢添迎来了文艺创作的全盛时期,在这段日子里,他出演了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且,这两个角色还都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很有时代特色,一个是张金龙,一个是马金龙。
张金龙是一个村子里面的地痞,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不仅如此小程序美工,他后来还走上了投靠日伪的道路,最后他得到了乡亲们的同仇敌忾。
谢添将这一角色出演的入木三分,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多年之后,大家还记得他的这一角色。
马金龙则是一个集合了痞气、赌气和横气于一身的让江湖人士胆战心惊的人物,谢添行为举止之间,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流氓劲,之所以能将人物演的如此惟妙惟肖,除了他的高超演技之外,还要得益于他当年在天津卫的所见所闻。
眼看着谢添演了这么多的片子,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单单是当一名演员,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要,于是,在思索了一遍之后,他盯上了导演这个岗位。
谢添苦等的机会很快就到了。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次开设导演训练班,想要招收一批在职演员学习导演艺术,为此,还请来了名导给他们开课。对于一些年轻演员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可是,对谢添来说,自己成功的几率又降低了几分,此时的他已经41岁了。在那年的考生报考名单里面,他尤其突出,原因无他,他是考生之中年纪最大的那个,确实不占优势。
谢添没有因此泄气,他的年龄是他的劣势,相应的,他也能将劣势转为优势,年纪大没关系,这意味着他比其他人更有经验,果不其然,谢添考试很顺利,成绩不错,最后被录取了。
1914年时周总理也在天津,为何没见到谢添
如果说20世纪40年代,谢添最高兴的是事业有成抱得美人归,20世纪50年代最高兴的是成功当上导演,那么,20世纪60年代最高兴的就是见到了周总理,而且还是面对面的那种。
在一次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总理接见了电影工作者,周总理主动询问了每一个人的情况,来到谢添面前后,听了听他的介绍,只觉得谢添亲切极了。
谢添告诉周总理,他1914年出生在天津,不过,大概是头一次面对周总理,谢添有些紧张,周总理没听清楚,只是下意识的回答,1914年时自己也在天津,在线全职美工为何没见到谢添呢?
谢添连连摆手,他那时候才刚出生,周总理怎么可能见到他呢?
话落,周总理当场笑了起来,紧握着谢添的手,在场的人也被感染,笑了起来,当时恰好有记者,觉得镜头难能可贵,于是将这一幕抢拍了下来,多年后,谢添的影集里面还放着这张珍贵无比的照片、
从这时候开始,谢添好像打开了什么机关,他和周总理见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起初的拘谨也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有一年,谢添跟着北影厂的同志们去北戴河弄剧本,巧合的是,周总理在那里开会,得知谢添也在北戴河的消息后,直接邀请他一块打乒乓球,谢添的水平不高,却独独喜欢捉弄人,他的习惯是发个转球,再来一个假动作,目的就是让对手出一点洋相。
谢添在和周总理打球时,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起初,打得还算是温和,或许是因为气氛过于轻松,谢添又下意识的使出平时的习惯,他先打了一个快球,被周总理眼疾手快地挡了回来,谢添一时着急,眼睛里只剩下乒乓球,忘记站在他对面的是周总理,又打了一记旋转球,等球脱手之后,谢添才反应过来,倘若周总理去接这个球把自己给摔了这是得不偿失,他也顾不得其他的,一把扔下拍子,一个箭步跑去出,要将飞出去的球抓回来。
周总理看到他这一动作,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在干什么?谢添挠了挠头,当场给周总理解释,怎料,周总理听后哈哈大笑:“你太小看我了,你打的是左旋球,我早就准备好了,能接到的。”
没心没肺,活到百岁
在做演员时,谢添能做到家喻户晓,做导演时,他照样能无比的突出。
不管是哪个年代的人,恐怕都记得《洪湖赤卫队》这部影片,就算不记得电影,也一定熟悉里面的歌曲,但是,你肯定不知道的是,这部作品的原创乃是一部歌剧,后来是谢添尝试着把格局放到实景里面,用电影化的手法拍摄。
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谢添几乎每天都泡在剧组里面,他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拍摄到中途他还在剧组里面客串了一个角色,在很多人眼中白月光一样的存在——地下党员张副官。谢添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他有这个当导演的能力。
画册外包当上导演以后,谢添一直有一个心愿,他想要拍摄一部喜剧,这个机会很快就送到了他的手上。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汪洋还在长吁短叹,北影厂拍了这么多的作品,却至今没有一部喜剧,这可如何是好。
谢添得知对方的想法后,二话不说,直接找来编剧陈方千,两人合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喜剧《锦上添花》,这部影片上映后,直接引爆了市场,从这之后,北京电影制片厂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喜剧片。
上文中,我们就曾说过,谢添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会想着拍摄一部喜剧片完全符合他的风格,接下来,我们直观的看一看谢添的幽默之处。
谢添曾经说过:“没心没肺,活到百岁。”
一次,狗不理包子店铺邀请谢添写一幅字,内容没有定,谢添二话不说直接提笔写了四个字“笼的传人”,简简单单四个字不但展现出他的幽默风趣,还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
谢添的幽默风趣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便到了老年,他依旧是那个“不一样的烟火。”
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难以避免的会成为家人的关注对象,但是,对于76岁的谢添而言,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被人“左右夹击”,原因无他,他是“自我感觉良好。”
谢添本人确实做到这一点,即便老年时期出现在公众场合,他的身板依旧很结实,动作敏捷,声音足够的洪亮,甚至还满面红光。若是不相识的人还以为他只有五十岁,将他从头到脚的打量一番,你也找不到他是老人的“证据。”
当然,谢添本人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小秘诀,他的秘诀之一就是“心宽”,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嘴上说说,实际上,心里压根想不开。
谢添的经验就是,平时遇到那些不快之事,就往宽处想一想,从来不会给自己找别扭,再去创造合适的条件去排遣苦闷,转移注意力,遇到问题不要老钻牛角尖,要看得开,想得远一点。
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谢添都是这么做的,“文革”中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可他没有失眠过一次,在他看来这根本不值得,文革过去后,他能够笑对那些曾经整过他的人,照旧能够谈笑风生,主动和这些人合作。
在谢添看来,我国的电影艺术还处于羸弱状态,还有不少事等着他去干,即便拧成一股绳都不够,一想到自己忙都忙不过来,谢添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记仇了。
我自己也没想到,八十岁了,又交了一次‘桃花运’
不过,就算谢添再怎么没心没肺,都想不到,自己居然能在80岁时谈一场“恋爱。”
当时,谢晋的公司要拍摄根据张贤亮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改编而来的《老人与狗》,谢晋的人选是谢添。谢添想着自己已经好多年都没有演戏了,害怕给人家搞砸了,所以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说先看一看剧本,查看一下这个角色适不适合他。
谢晋二话不说就将剧本送了过去,谢添看着看着,就被里面邢老汉的角色迷住了,而且,本子越看越有意思,他直接沉迷了进去,他这一生演过工人、教授、律师、恶霸这些人物,这回可是要结结实实的扮演一位农民,还是处于特定环境之中的传统农民,这些和他以前演过的角色大相径庭。谢添不愿意错过这个本子,主动接了下来。
不过,毕竟多年不演戏,他所要付出的功夫要比过去任何一次都要多,他不但要保证外形上接近角色,还需要真切的农民体验,于是,在拍摄之前,谢添前往宁夏的贺兰县农村体验生活,和那些老农们聊天,在他们身上寻找一些细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一位75岁的放羊老汉,在神态方面更加接近他要演的这一角色,在和放羊老汉聊天时,谢添主动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聊天内容,回去之后反复听,时刻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
此外,和谢添演对手戏的女演员是斯琴高娃,进入剧组之后,斯琴高娃身体力行的让谢添明白,她已经是剧中的“女女”,两个好演员相遇能够擦出的火花可想而知,他们二人飙戏非常的酣畅淋漓。
其中一场戏是谢添将斯琴高娃搂在怀里,用颤抖的手安慰她......
谢添的很多朋友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不约而同的给他打来电话祝贺,谢添直接开玩笑道:“我自己也没想到,八十岁了,又交了一次‘桃花运’!”
谢添幽默了一辈子,在一次昏迷不醒几天后,护士曾经问过他:“老爷子,您这两天到哪儿去了?”他回答:“我到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去了。”
临走之前,谢添一再交代家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妨碍月,邀请自己的至交好友范圣琦为自己吹奏一首《回家》就可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