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美工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附图附表

发布日期:2024-07-26 12:44    点击次数:190

外包美工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附图附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采取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协调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区域性规划目标、任务及重点。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全国共划分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

图片

按照总体方略要求,综合协调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保护建设、保护性耕作推广、土地整治、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相关水土保持内容,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提出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1、东北黑土区

即东北山地丘陵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4省(自治区)244个县(市、区、旗),土地面积约109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25.3万km²。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呼伦贝尔高原、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主要河流涉及黑龙江、松花江等。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300~800mm。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为主。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针叶林、落叶针阔混交林和草原植被等,林草覆盖率55.27%。区内耕地总面积2892.3万hm2,其中坡耕地230.9万hm2,缓坡耕地356.3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北部有冻融侵蚀。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既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呼伦贝尔草原是国家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哈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由于森林采伐、大规模垦殖等历史原因导致森林后备资源不足、湿地萎缩、黑土流失。

以漫川漫岗区的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农林镶嵌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防护、西部地区风蚀防治,强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的预防和监督管理。

增强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加强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坡耕地及侵蚀沟道治理,保护水源地,维护生态屏障。保护东北漫川漫岗区黑土资源,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推行水土保持耕作制度。加强松辽平原风沙区农田防护体系建设和风蚀防治,实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控制大兴安岭东南山地丘陵区坡面侵蚀,治理侵蚀沟道,防治草场退化。加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区草场管理,保护现有草地和森林。

图片

2、北方风沙区

即新甘蒙高原盆地区,包括河北、内蒙古、甘肃和新疆4省(自治区)145个县(市、区、旗),土地面积约239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142.6万km²。

北方风沙区主要分布有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区内包含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库布齐、乌兰布和沙漠及浑善达克沙地,沙漠戈壁广布。主要涉及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内陆河,以及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河流。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25~350mm。土壤类型以栗钙土、灰钙土、风沙土和棕漠土为主。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荒漠草原、典型草原以及疏林灌木草原等,林草覆盖率31.02%。区内耕地总面积754.4万hm2,其中坡耕地20.5万hm2。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风蚀和水蚀并存。

北方风沙区荒漠草原相间,绿洲零星分布,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泰山是区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在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风能开发基地,是国家重要农牧产品产业带。天山北坡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区内草场退化,土地风蚀与沙化问题突出,水资源匮乏,河流下游绿洲萎缩,局部地区能源矿产开发活动频繁,植被破坏和沙丘活化现象严重,风沙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加强预防,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防治草场沙化退化。保护和修复山地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维护江河源头区生态安全。综合防治农牧交错地带水土流失,建立绿洲防风固沙体系,加强能源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

加强内蒙古中部高原丘陵区草场管理和风蚀防治。保护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绿洲农业和草地资源。提高北疆山地盆地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开展绿洲边缘冲积洪积山麓地带综合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加强南疆山地盆地区绿洲农田防护和荒漠植被保护。

图片

3、北方土石山区

即北方山地丘陵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10省(自治区、直辖市)共662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81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19.0万km²。

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包括辽河平原、燕山太行山、胶东低山丘陵、沂蒙山泰山以及淮河以北的黄淮海平原等。主要河流涉及辽河、大凌河、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以及伊洛河、大汶河、沂河、沭河、泗河等。属温带半干旱、暖温带半干旱及半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400~800mm。主要土壤类型包括褐土、棕壤和栗钙土等。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草覆盖率24.22%。区内耕地总面积3229.0万hm2,其中坡耕地192.4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地区间有风力侵蚀。

北方土石山区的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冀中南、东陇海、中原经济区等重要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沿海低山丘陵区是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太行山、燕山等区域是华北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区内除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丘陵区有森林分布外,大部分为农业耕作区,整体林草覆盖率低。山区丘陵区耕地资源短缺,坡耕地比例大,水源涵养能力有待提高,局部地区存在山洪灾害。区内开发强度大,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海河下游和黄泛区存在潜在风蚀危险。

以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草原植被,提高河流上游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维护重要水源地安全。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微丘岗地及平原沙土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加强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加强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开展燕山及辽西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城郊及周边地区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京津风沙源区综合治理,改造坡耕地,发展特色产业,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泰沂及胶东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实施综合治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华北平原区农业产业结构,推行保护性耕作,强化黄泛平原及河湖滨海风沙区的监督管理。加强豫西南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现有森林植被。

图片

4、西北黄土高原区

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6省(自治区)共271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56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23.5万km²。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分布有鄂尔多斯高原、陕北高原、陇中高原等。主要河流涉及黄河干流、汾河、无定河、渭河、泾河、洛河、洮河、湟水河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250~700mm。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绵土、褐土、垆土、棕壤、栗钙土和风沙土。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林草覆盖率45.29%。区内耕地总面积1268.8万hm2,其中坡耕地452.0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北部地区水蚀和风蚀交错。

西北黄土高原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地区和黄河泥沙的主要策源地,是阻止内蒙古高原风沙南移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汾渭盆地、河套灌区是国家的农产品主产区,呼包鄂榆、宁夏沿黄经济区、兰州-西宁和关中-天水等国家重点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下泄影响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坡耕地多,水资源匮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部分区域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能源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核心的拦沙减沙体系,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保障黄河下游安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防风固沙,控制沙漠南移。

建设宁蒙覆沙黄土丘陵区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河套平原周边的防风固沙体系。实施晋陕蒙丘陵沟壑区拦沙减沙工程,恢复与建设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草植被。加强汾渭及晋城丘陵阶地区丘陵台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外包美工,保护与建设山地水源涵养林。开展晋陕甘高塬沟壑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和沟道坝系建设,保护与建设子午岭与吕梁林区植被。加强甘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以坡改梯和雨水集蓄利用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与建设林草植被。

图片

在线美工

5、南方红壤区

即南方山地丘陵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12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59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124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16.0万km²。

南方红壤区主要包括大别山、桐柏山、江南丘陵、淮阳丘陵、浙闽山地丘陵、南岭山地丘陵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等。主要河流湖泊涉及淮河部分支流,长江中下游及汉江、湘江、赣江等重要支流,珠江中下游及桂江、东江、北江等重要支流,钱塘江、韩江、闽江等东南沿海诸河,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属亚热带、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800~2000mm。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棕壤、黄红壤和红壤等。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热带季雨林,林草覆盖率45.16%。区内耕地总面积2823.4万hm2,其中坡耕地178.3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崩岗发育,滨海环湖地带兼有风力侵蚀。

南方红壤区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水产品、速生丰产林和水果生产基地,也是有色金属和核电生产基地。大别山山地丘陵、南岭山地、海南岛中部山区等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洞庭湖、鄱阳湖是我国重要湿地。长江、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农业开发程度高,山丘区坡耕地以及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林下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存在侵蚀劣地和崩岗,水网地区存在河岸坍塌、河道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加强山丘区坡耕地改造及坡面水系工程配套,控制林下水土流失,开展微丘岗地缓坡地带的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侵蚀劣地和崩岗治理,详情页设计发展特色产业。保护和建设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推动城市周边地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城市、经济开发区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加强江淮丘陵及下游平原区农田保护及丘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维护水质及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别山-桐柏山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实施以坡改梯及配套水系工程和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治理。优化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农业产业结构,保护农田,维护水网地区水质和城市人居环境。加强江南山地丘陵区坡耕地、坡林地及崩岗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与建设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林,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重要水源地水质。保护浙闽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配套坡面排蓄工程,强化溪岸整治,加强农林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管理,加强崩岗和侵蚀劣地的综合治理,保护好河流上游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南岭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防治亚热带特色林果产业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抢救岩溶分布地带土地资源,实施坡改梯,做好坡面径流排蓄和岩溶水利用。保护华南沿海丘陵台地区森林植被,建设清洁小流域,维护人居环境。保护海南及南海诸岛丘陵台地区热带雨林,加强热带特色林果开发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管理,发展生态旅游。

图片

6、西南紫色土区

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甘肃7省(直辖市)共25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51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16.2万km²。

西南紫色土区分布有秦岭、武当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岷山、汉江谷地、四川盆地等。主要涉及长江上游干流,以及岷江、沱江、嘉陵江、汉江、丹江、清江、澧水等河流。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800~1400mm。土壤类型以紫色土、黄棕壤和黄壤为主。植被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及竹林,林草覆盖率57.84%。区域耕地总面积1137.8万hm2,其中坡耕地622.1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

西南紫色土区是我国西部重点开发区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也是重要的水电资源开发和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基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区内有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秦巴山地是嘉陵江与汉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成渝地区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内人多地少,坡耕地广布,水电、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矿产等资源开发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灾害频发,是长江泥沙的策源地之一。

加强以坡耕地改造及坡面水系工程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重要水源地和江河源头区预防保护,建设与保护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完善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积极推行重要水源地清洁小流域建设,维护水源地水质。防治山洪灾害,健全滑坡泥石流预警体系。加强水电资源开发及经济开发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巩固秦巴山山地区治理成果,保护河流源头区和水源地植被,继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保护武陵山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发展特色旅游生态产业。强化川渝山地丘陵区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山丘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沿江滨库植被带,注重山区山洪、泥石流沟道治理。

图片

7、西南岩溶区

即云贵高原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4省(自治区)共273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70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20.4万km²。

西南岩溶区主要分布有横断山山地、云贵高原、桂西山地丘陵等。主要河流涉及澜沧江、怒江、元江、金沙江、雅砻江、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红水河、左江、右江等。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800~1600mm。土壤类型主要分布有黄壤、黄棕壤、红壤和赤红壤。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和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林草覆盖率57.80%。区内耕地总面积1327.8万hm2,其中坡耕地722.0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

西南岩溶区少数民族聚居,是我国水电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及稀土等矿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黔中和滇中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滇南是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岩溶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短缺,陡坡耕地比例大,工程性缺水严重,农村能源匮乏,贫困人口多,山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改造坡耕地和建设小型蓄水工程,强化岩溶石漠化治理,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注重自然修复,推进陡坡耕地退耕,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防治山地灾害。加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加强滇黔桂山地丘陵区坡耕地整治,实施坡面水系工程和表层泉水引蓄灌工程,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然修复。保护滇北及川西南高山峡谷区森林植被,实施坡改梯及配套坡面水系工程,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地生产力,促进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山洪泥石流预警预报,防治山地灾害。保护和恢复滇西南山地区热带森林,整治坡耕地,治理橡胶园等林下水土流失,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图片

8、青藏高原区

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5省(自治区)共14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219万km²,水土流失面积31.9万km²。青藏高原区主要分布有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柴达木盆地、羌塘高原、青海高原、藏南谷地。主要河流涉及黄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气候从东往西由温带湿润区过渡到寒带干旱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50~800mm。土壤类型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温带高寒草原、草甸和疏林灌木草原,林草覆盖率58.24%。区内耕地总面积104.9万hm2,其中坡耕地34.3万hm2。冻融、水力、风力侵蚀均有分布。

青藏高原区孕育了长江、黄河和西南诸河,高原湿地与湖泊众多,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淡水资源和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也是我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江源头湿地广布,物种丰富。区内陆广人稀,冰川退化,雪线上移,湿地萎缩,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但极端脆弱。

维护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加强草场和湿地的保护,治理退化草场,提高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综合治理河谷周边水土流失,促进河谷农业生产。

加强柴达木盆地及昆仑山北麓高原区预防保护,保护青海湖周边的生态及柴达木盆地东端的绿洲农田。强化若尔盖-江河源高原山地区草场和湿地保护,防治草场沙化退化,维护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羌塘-藏西南高原区天然草场,轮封轮牧,发展冬季草场,防止草场退化。实施藏东-川西高山峡谷区天然林保护,改造坡耕地,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保护雅鲁藏布河谷及藏南山地区天然林,建设人工草地,保护天然草场,轮封轮牧,实施河谷农区小流域综合治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来源:整理网络媒体、官网等外包美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